速度
在车流密集的市区或高速公路上,即便车速已超过限速(例如在 120km/h 的限速下,开到 130km/h 以上),许多驾驶者似乎依然热衷于寻找机会超车。
当道路开阔、车辆稀少时,大家的车速反而会不自觉地放慢,平均时速可能维持在 110km/h 左右。
节奏
车多时,驾驶更像是一场「节奏的较量」。
前方慢车、旁侧插队,哪怕只是一瞬的阻碍,也会让人感觉节奏被打乱。那股急于超车的冲动,其实并非出于「更快抵达」,而是一种对掌控感的追求——想要主导自己在车流中的节奏,不被他人左右。
可这种掌控的满足感转瞬即逝,因为前方总有另一辆挡路的车。节奏不断被打乱,于是重新加速,反复证明。
而当道路空旷、干扰消失,没有了参照物与竞争者,控制感回到手中。大脑很自然的切换到舒适节能的「省力巡航」模式。
我们总会高估自己对复杂系统(车流、职场、市场)的掌控力,于是用更激进行为换取片刻确定感。长期目标(安全抵达)被短期目标(立刻超车)挤出视野。
锚
人一多、参照物一多,就容易被外部节奏牵着走,用短平快的动作找确定感,却忘了自己真正要去的方向与步幅。
解决办法不是「强忍情绪」,而是换一套评判标准:少看别人怎么开,多问自己要以什么节奏到。把节奏锚定在自身,路就会越开越顺。
>解决办法不是「强忍情绪」,而是换一套评判标准:少看别人怎么开,多问自己要以什么节奏到。把节奏锚定在自身,路就会越开越顺。
:前暴躁车主表示解决方式是智驾。
新排版有点像看作文。
确实,每个人开车有自己一套习惯,能超不超,不安正常思维驾驶都会打破我的习惯,自然而然想越过这个人,避免被拖累,这也是开车的正常习惯。
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盲目超车或在超过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做出危险操作都是不可取的。
想起那个老笑话:开的比我慢的都是菜鸟,开的比我快的都是疯子。最烦的倒也不是这些,而是强行加塞、突然变向不打灯、路口走错路突然减速、一车占两车道这类,涉及危险驾驶的情况。
有些新奇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