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两位好友聊了聊,为何我选择了特斯拉 Model Y,把这些聊天记录整理成了这篇博文。
基础条件
介绍一下自己的基础情况,近几年我才能慢慢认清几个主流汽车品牌,不是一个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几乎没有驾驶经验,对驾驶也没有热情。最初,将车定位成一个简单的通行工具,算是一个比较大众的消费者形象。
我的消费习惯偏保守,也不愿意做非常多的调研,比较这些眼花缭乱新兴品牌的核心参数。
所以我先列了个清单,锁定最重要的需求,将范围缩小,减轻我的选车时间成本。
- 电车,在上海绿色新能源牌照能省去很多麻烦。
- 非新品牌,品牌推出 3 年以上。
- 非新车型,车型至少改款过一次。
- 空间不能太小,能正常坐下 4 人,满足一家人的轻度出行。
- 纯高速续航能实际跑到 300km。平时只有我一个驾驶者,2 小时左右我也得休息一下了。
- 直营店购买。能省去太多比价和沟通成本,不想为这些费心费力。
- 价格在 30 w 左右。
- 尽量选择市场流动性高的产品。
可选择的品牌和车型其实就不多了,大概包括:特斯拉、蔚来、极氪、小鹏等。
调研
之后,开始看汽车评测。但这一阶段我是比较失望的,国内的相关测评虽多,但大多仅有娱乐价值,并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偶有看上去很专业的评测,内容也不是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设计的。
最后,根据个人喜好锁定了三台车,包括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T5(我选车的时候 ET5T 还没上市) 和极氪 001。
试驾
这几款车我都试驾了 2~3 次。
试驾前,最心仪的其实是 001,白漆黑顶的配色真的很合我的胃口。但第一次试驾的时候,刚好经过一片闹市区,001 车宽比较宽,我也不是一个熟练的司机,那段路驾驶的非常费力,甚至有些害怕。同样一段路我驾驶 Model Y 就毫不费力,这让我从网络评测走向实际驾驶体验,试驾真的非常重要!
之后我对车身尺寸就很在意,查了查数据,发现 ET5(1960 mm) 竟比 Model Y(1921 mm) 的车宽还多一些。这其实让我挺惊讶的,也开始认识到 Model Y 的内部空间控制做的非常好,车身尺寸偏小的同时,内部容量很大。
车宽比较窄的车型,无论是闹市区道路,还是停车,都比大型车要舒心太多。在选车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Model Y 这款车型设计的精准,也难怪这款车型这半年销量这么高。
之后,看到有网友把折叠自行车竖着放上了 Model Y,当时就觉得这个功能太棒了!我平时喜欢街头摄影,移动范围比较广且不固定,需要通行更方便的移动工具。之前一直用的共享单车,但感觉最近越来越贵,且舒适度越来越低(大部分都老化严重)。在此基础上,折叠自行车能让我更自由舒适的到达想去的地方。
最终选择
消费决策是一个挺有趣的事情,试驾之前,以为自己该比较的是三电系统、驾驶感受、内饰、品牌… 也做了很多功课。
等到试驾完,发现自己在乎的是 车身宽度和容纳折叠自行车。这也是由于在消费决策的最后阶段,三台车我其实都很喜欢,最终影响我的就是这些细微、私人的需求。
之后,我查了一些特斯拉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包括:电池问题、单踏板模式、刹车问题、地图导航、内饰简陋、悬架舒适度… 发现自己都能理解或接受。
就下订单了。
另外,我一直在关注特斯拉的 FSD beta,但国内迟迟没有希望更新。所以并没有在我的消费决策中占很高的权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Dirty Tesla 的视频,最新一期很有趣,Does My Wife Trust Tesla FSD Beta? 11.4.6。这期视频车主的老婆在使用 FSD beta,车主在旁边观察她的反应,并讨论她的感觉和为何做出这些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给她很高的自由度,可以随时终止运行 FSD Beta。这样更能观察普通消费者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时的真实体验,分析那些让大家害怕或担忧的部分。
引荐码
如果有购车意向,可以用我的引荐码哦:
三台都是不错的车,去年换车,也考虑过特斯拉,可惜在家没车位,唉!
我家也没车位,买之前考虑到了可能会经常用超充,把这部分成本算上去了。
有车位,充能成本还能降四分之一。
选车确实纠结呀
汽车到了自己的名下,买车前的纠结全都消失了。
哈哈哈,确实,越开越喜欢。
我也在关注电车。
比较关注后排能否放平做床车,你提醒了一个思路:折叠自行车。
特斯拉Model Y都能满足,有些让我不太满意的是,我还想续航再长一些,不是很喜欢它的屁股,还有一点就是美国老针对我们让我感觉有点不爽。
不过,平心而论,特斯拉Model Y很优秀了。
从v站过来的~ 博主博客调型很高很喜欢哈哈哈!下辆车也考虑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