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2022,从摄影到写作
一年前,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变得安静。隔离政策逐渐实施,出门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开始在家写作,闲置了很久的个人博客也从这个时期正式起步。这个阶段,我的社交软件使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从 Instagram 转向了 Twitter。回顾这段变化,感觉很有趣。
一年前,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变得安静。隔离政策逐渐实施,出门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开始在家写作,闲置了很久的个人博客也从这个时期正式起步。这个阶段,我的社交软件使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从 Instagram 转向了 Twitter。回顾这段变化,感觉很有趣。
2019 年初,接触到了 Lawrence 王治均老师的 Instagram。 他几乎每天都会用手机拍照,记录自己身边的事物,并上传 ins,至今已发布 3613 张照片。 很喜欢下图这张王老师的作品,文案也很打动我。意译:阻碍的存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展现渴望和勇气,并阻止那些不够渴望的人。 当时刚刚离职,空闲了很多,便效仿他,每天…
之前的评论区留言中,有朋友对使用 Midjourney 生成摄影作品挺感兴趣的,就尝试了一下。
何藩 我要等光。 何藩 昨天听吴老师提到,近期有何藩老师的展览,查了下,骑车 25 分钟。 等到下班拎起书包便去了,路上,雀跃着! 毕竟,他是东方布列松,是我摄影路上的启蒙者。 展馆不大,都是经典作品。开心的是,可以翻阅几本摄影集,印刷品的质量很好,静下心慢慢的读。 周围还有一些与何老师相关的资料,泛黄着,很…
摄影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理光 GR3 是一款非常有特点的相机,APS-C 画幅,等效 28mm 焦距,小巧轻便,随身携带也没有压力;纯黑色的的外观隐蔽性强,适合街头摄影。除了进灰问题一直被人诟病,对我而言是近乎完美的。 近期理光官方发布了最新的固件 1.70( …
相遇时,仅知晓它叫「观叶植物」,合了眼缘,谈不上了解。两年间,标签已泛黄褶皱,它却没什么变化。 这时,才开始了解它。知道它四季常青,不随季节而改变,知道它无需施肥,有水就能茁壮成长,知道它并不娇弱,盆栽仅有海绵固定,知道它没水的时候会枯黄,但添水又能重振旗鼓。 我羡慕它,羡慕它对环境的态度,羡慕它简…
上海滨江浦东段,前滩到陆家嘴,有 22 座小驿站,6 座免费公园。 昨天从 17 号 走到了 12 号驿站;一半是骑行,一半是步行。 天气很好,晒着太阳,啃麦当当的汉堡, 油炸食品加可乐,是秋游的感觉。 路上建了很多滨江「露营位」,可通过公众号免费预约。 周末这里会很热闹。 12 月新冠阳性之后,第一次外出活动这么久。 路…
起 今年年初,看了 UCCA Edge 的「成为安迪沃霍尔」展,对一套叫「迷彩」的展品印象深刻。它是安迪沃霍尔标志性的丝网印刷作品,共展出了两幅,一幅是粉红色的,一幅是经典的迷彩配色(与下图类似)。 承 我当时想到的是一个源于刚果的粉红色故事: In Richard Mosse’s Pink Congo, Death Is More Than Just a Number 。爱…
最近又拾起了方块照,与当时有了太多的不同。
本文翻译自 Fidel Ramos 2022 年 3 月 31 日发布的文章: My free-software photography workflow意译,有轻度删减。 本文将完整的介绍 Fidel Ramos 的工作流,具体教程请前往这些软件的官网查阅操作手册。本工作流的特点: 导入 – Digikam Fidel 使用 Digikam 从相机中导入照片,其优势在于,有「Only new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