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作者、观众和诠释

今年年初,看了 UCCA Edge 的「成为安迪沃霍尔」展,对一套叫「迷彩」的展品印象深刻。它是安迪沃霍尔标志性的丝网印刷作品,共展出了两幅,一幅是粉红色的,一幅是经典的迷彩配色(与下图类似)。

迷彩

我当时想到的是一个源于刚果的粉红色故事: In Richard Mosse’s Pink Congo, Death Is More Than Just a Number 。爱尔兰摄影师理查德·莫斯(Richard Mosse)使用了一种已经停产的红外线胶片(柯达航天胶卷 Aerochrome)。这种胶卷最初被用于空中侦察,绿色植被被反转成粉红色和红色,而人或物被标记为蓝色或紫色,丛林中的士兵也就被暴露出来。粉色梦幻的场景背后,暗藏着危险与恐惧。
当时,刚果东部爆发的冲突规模非常大,却并未被「主流世界」的人们所知。而这种胶卷,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感知并表达出了当地的那种紧张氛围。 以失真的色彩,对峙失真的现实。

“Mosse constructs a psychedelic realm in shades of scarlet, twisting his documentation beyond any veneer of the real and into the imaginary”

这个项目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看展的时候,我也一度以为安迪沃霍尔想表达的是类似的观点。

直到近期了解到这套「迷彩」,原来不止两幅,而是如下图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实际解读如下:

「迷彩」(1986)和「罗夏墨迹测验」(1984)系列作品,即展现了沃霍尔向抽象和概念艺术转变的创作实践。它们的主题都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安迪·沃霍尔曾经问“我能够画什么,既抽象又不是真的抽象”,其实迷彩就是符合这样的定位图案。罗夏墨迹测验则是一种心理学的测试,用对折、涂印的方式创作的。从沃霍尔晚年更精神化的主题,再去对照他早期非常美丽的高跟鞋主题,能够感受到一个人逐渐进入暮年时期——当他经历身体上的创伤,精神上再次去思考很多本源的东西,比如生命、死亡。

这种形式很沃霍尔,却让我有些失落,我似乎更喜欢 Richard Mosse 的表达方式,也懊恼于之前的猜想落空了。

想到了 19 年新国辩的一个辨题: 被误解是/不是表达者的宿命
又想到了杜尚说过的一句话:艺术场域的 50% 来自艺术作品,50% 来自观众,两个加起来就是对于艺术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阐释。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1. 同意作品可以被误解,感觉像是离开创作者自身之后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