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是英国的高温天气,每日通勤都是煎熬,晚上也久久难以入眠。
午饭时聊起英国人不喜欢空调,忽然意识到,我目前工作的这栋建筑在夏天不闷热也不寒冷,但没有空调制冷的那种不适感。
查阅资料发现,这栋由 Make Architects 设计、李嘉诚基金会等资助的建筑,在办公区域确实未安装传统中央空调。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被动式冷却与通风系统。
建造时挖掘了深达 9.5 米的地下室,形成庞大的地下通道网络。室外空气被引入这个地下迷宫,利用深层地下恒定的 12°C 温度进行热交换,空气在混凝土通道中自然冷却后输送至各楼层。
这套可持续通风系统为建筑赢得了 2018 年 RIBA 南部大奖,并在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BREEAM) 中获得 Outstanding 评级。
在传统认知里,应对炎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风扇和空调,这栋建筑则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好设计该是什么样的。询问了身边的同事,竟没有人察觉到这栋建筑未使用空调系统,这种「无感」的设计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它并非用蛮力去「对抗」自然,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自身的规律。这种被动式设计哲学,强调在初始阶段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考量,通过建筑形态、材料选择和结构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在英国乃至全球夏天愈发炎热的今天,这样的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案例,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必要探索。它证明了,我们可以创造出既舒适健康、又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既然这么棒,为啥晚上还久久难以入眠
改成了工作的建筑,清晰一些。
家里还是太热了(摇头),心静自然凉。
你没理解我的意思,你家不装空调碰上高温就睡不着了,因为工作mansion安装的环保系统很难推广到house。
但至少工作地点可以不需要安装空调了,这对能源本身就能减负很多。这栋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并不是说它可以无限复制到各个环境中。
可但是
这不就是空调吗?
要是将空调这个概念泛化成调节空气温度,那确实都是空调。
—
title: “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可持续设计案例”
tags:
– “可持续设计”
– “热迷宫通风系统”
– “大数据研究所”
—
### 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可持续建筑的典范
Make Architects于2017年竣工的大数据研究所(BDI)是其为牛津大学建造的第五座建筑。该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先进的设施,专门用于处理和分析庞大而复杂的生物医学数据,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BREEAM“杰出”认证与创新设计:** BDI设施荣获BREEAM(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方法)“杰出”认证,这标志着其在可持续建筑设计方面的卓越成就。尤为突出的是,它是英国首个利用地下混凝土迷宫的科研建筑。这种创新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被动式设计原则,将其融入到更广泛的冷却和供暖策略中,旨在通过自然方式调节室内温度,从而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 **热迷宫通风系统(TLVS)的成功应用:** 在Make的客座博客中,研究生环境设计顾问Soorin Hajihaji深入探讨了BDI作为成功应用热迷宫通风系统(TLVS)的典范案例。她的文章详细阐述了TLVS如何通过利用地下大地的恒定温度,预热冬季进入建筑的空气,并在夏季对其进行冷却,从而显著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并削减碳排放。
* **可持续设计研究与未来展望:** 作为她在威斯敏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Soorin的研究专注于审视经过深思熟虑整合的被动式策略,如何能够彻底改变建筑设计理念。她的工作强调了这些策略在应对日益增长的气候变化挑战、实现更可持续的建筑未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 **被动式冷却系统的日益重要性:** 鉴于当前建筑师和设计师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压力,必须采纳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TLVS等被动式冷却系统正受到广泛关注。它们凭借其无需或极少消耗外部能源即可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的独特能力,成为实现低碳、高效建筑的理想选择,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https://www.makearchitects.com/thinking/exploring-thermal-labyrinth-ventilation-systems-big-data-institute-university-of-oxford/
哇,好牛啊。
上海世博会那年,法国还是英国馆就是这样的无空调设计,号称绿色环保,充分利用自然风冷却。
然后上午开幕,下午就紧急装了空调。因为太热,留不住人。
当年大家讨论过这事,巴黎是北纬48.5度,伦敦是51.3度,柏林是52.5度,
哈尔滨是44度。
这些城市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天不冷,但毕竟是在哈尔滨北边,夏天也没多热。
真到了热的时候,还是得靠空调。
你说的这个地下室降温,中国各地都会。夏天重庆成都武汉都有开放防空洞给市民降温的新闻。
过去大户人家也会在房间下面修一口暗井,夏天降温用。
但效果都是聊胜于无。
想起儿时住在乡下,用井水冰镇西瓜。
非常朴素的生活经验,但能应用到建筑设计,仍然惊讶于设计师的巧思。
源于生活,才更持久~ 看完你的评论,想去买个西瓜了 哈哈哈
大家完全没察觉没有空调,这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
欧洲很多国家,装空调比买空调贵好几倍,因为行业协会的垄断,严格准入,安装前也需要繁琐的审批流程,不合规的安装可能被处以高额罚款,空调普及率远不如中国
小学的时候就能在书上看到各种“环保型建筑”,我所在的城市还正好有一栋大楼就是,整个外立面覆盖的都是绿植和树木。但落实的还是不多,所住的小区楼栋几乎完全就没有考虑过通风的设计,夏天等5分钟电梯浑身是汗。
充其量,还是文中这种设计更实用,更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