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自己性格上的一些转变。
提到「表达自己想吃什么」,这一点,对我而言很重要。
说出这句话时,我其实也没有想清楚。
1
以前跟朋友出门玩或吃饭,我都会说随便,但我真的不在意吗?
那不是在谦让,也非在讨好。
实际上,我似乎觉得我的观点不重要,「自己也不重要」。并让自己变得能够尽可能适应身边的环境,让自己的口味尽可能随便,有更高的包容度。
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担心自己的选择会被否定。我在逃避选择的责任,逃避可能的冲突,逃避表达后的不确定感。
这对我而言,这意味着一种安全感。
我不是没有观点,而是害怕有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想吃什么,其实代表我开始认为「自己是重要的」,是值得被自己,被身边的人认真对待。
当我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时,实际上是在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2
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也很重要。
这意味着,开始认真对待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感官和情绪建立连结,耐心观察每一个微小的需求。
记日记和写博客之后,感觉我越来越能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喜好。
「自我人类学」是很好的实践模版。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自己的生活,在个人田野笔记中捕捉即时的思想和情感,播下自我发现的种子。
写作和觉察相辅相成,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找回与自己对话的能力。
3
当你真诚地面对生命,不再逃避,不再妥协。
你会发现,你即是你的思绪,你的恐惧,你的习性。没有一个独立于此的「你」在改变自己,观察者即是被观察的对象,你就是这个世界本身。
祝好,
我的朋友们。
赞同
我和你以前很相似,感觉你所说的有需求和表达需求作为与自己的情绪和感官连接的方式挺有启发的,在这一点上我好像没有去仔细想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