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愿意给 Twitter 试错的机会?

我并不觉得当下的 Twitter 是好的状态,但乐意支持这些改变,并给它试错的机会。

对于任何缺乏商业逻辑和社会价值的公司,我都持怀疑态度,因为这种成功往往只是暂时的。Twitter 是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但一直未能成为成功的商业产品。直到2022年,Twitter 仍未实现真正的盈利,2020 年净亏损达到 11.3 亿美元,2021 年净亏损为 2.21 亿美元。虽然逐渐有了盈利的可能性,但类 ChatGPT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迅速,它对 Twitter 和内容平台都构成了掠夺性的影响,直接冲击了其主要的盈利模式:广告和数据许可。所以,当下 Twitter 的改变是必然的,用户需要换一种方式承担其运营成本。

作为上市公司时,Twitter 有许多限制,试错成本高昂。马斯克接管后,转为私企,很多尝试才变得可能。我其实并不相信近期的改变都是马斯克的独裁,更倾向于认为这是 Twitter 内部长期讨论的结果,只是恰好到了一个契机。

这次改变是以 Twitter Blue 为核心的。构建会员制模式,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独家内容和增值服务,以吸引用户买单。而 Twitter 的增值服务一部分面向内容创作者,一部分面向阅读者。

为阅读者设计的是「每日限额」。这个限制可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是无感的。 6000 次的访问限制,实际上精准区分了普通 Twitter 用户和重度 Twitter 用户两个群体。我每日的刷推量并不算少,但没有受到访问限制。

这个限额也是为了应对生成式 AI 的无奈之举,单单禁封部分 API 已经无法应对生成式 AI 的浏览型数据爬取。生成式 AI 发展得太迅速了,而法律法规可能还需要观察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健全。

面向「内容创作者」的是「订阅服务」,类似于 Newsletter。过去 Twitter 也做过 Revue,但并没能与 Twitter 深度整合,而新的 Newsletter 服务是需要订阅 Twitter Blue 才能开启的。以短推文作为吸引流量和粉丝的工具,引导用户订阅 Newsletter 进入私域社群,看上去是一个挺可行的商业模式。

为了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封闭化的付费平台也确实是一个对策,能保护好自己平台内的优质内容。但目前 Substack 的内容创作者质量是远高于 Twitter 的,未来 Twitter 的路并不好走。

改变会带来不确定性和混乱,而我更期待混乱之后的平静和可能的惊喜。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1. 推特经过马斯克那么超大规模的裁员,感觉内部员工内心肯定极度缺乏安全感,感觉这种情况能正常运行就不错了,感觉够呛能有新的有吸引力的功能产生。

  2. 你写的文章都蛮有见地的。

    推特有些问题,其他的何尝没有。

    再说了,大家都是有惯性和惰性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