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和专辑

以前跑步、开车时,习惯听播客。一边摄入信息,一边奔跑。那种假象的「高效」总让我误以为自己掌控了时间。久而久之,几乎忘了自己是个爱听音乐的人。

前阵子机缘巧合下买了台二手黑胶唱片机,重新体会到「听音乐」这件事的纯粹快乐。没有「下一首」按钮,唱针一落,便要顺着它的节奏走完一面。每次换面,都得起身、翻面、再重新放下唱针,听见轻微的「嗞——」声,然后音乐才重新响起。那种被迫的停顿,像一次深呼吸,让音乐重新拥有了时间的重量,也让浮躁的我慢下来。

那时,忽然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很久没有听过一张完整的「专辑」。平日更多听的是「单曲」,最终又被算法拼成「歌单」。

听歌单时,我会很容易切歌,为了迎合那一刻的情绪。渐渐地,耐心变短,深度聆听的能力也在流失。专辑则不同,更接近艺术家的原始叙事逻辑。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听众在音乐中建立起主题与风格的预期,进入一种连贯的心流。

有朋友形容,歌单倾向于功能性聆听,专辑则倾向于沉浸式聆听;一种用耳朵掠过,另一种用时间沉入。

有时我在想,也许我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被时间播放。


关联:篝火

支持

2 评论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 深有同感。我今年也买了一台黑胶唱机,就是为了追求那种切实感。不用担心下一首播放的会不会是随机的歌曲,会不会自动循环播放到第一首,会不会因为Apple Music的版权缺失少一首。一切都是循规蹈矩、有始有终安排好的。

    不过有时候真的很懒,不想去翻到B Side。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