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最近 Lancet 上刊登的中药复方研究

前几天《Lancet》发表了关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对照临床试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YTF-919 (Zhongfeng Xingnao oral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 multicentre,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这篇文章颇为出圈,且被大家广泛关注的原因有 2 点:

  • 《Lancet》上首次刊登的中草药双盲对照研究。
  • 结果表明药物组和安慰剂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中风醒脑方(中药复方 FYTF-919)对中重度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无改善作用。

先聊聊现代医学

部分社会舆论其实长期将「中医」和「西医」两个概念模糊化和敌对化。这两个概念是地缘性的,是独特的文化现象,但很多人会将其与传统医学和循证医学混淆,模糊其中的界限,并加入很多个人和社会情绪,变得极端化。

将不同维度的标签分开,理性的看待问题是第一步。

大家长期指代的「西医」,是发展至今的循证医学,也是从草药学等传统医学一点点演变而来。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证据)将决策最佳化,但这也不是尽头,它其实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思路。循证医学是随着文艺复兴、逻辑学和工业化发展,而演变而来的。

而「中医」则常被指代为传统医学和经验医学,但中国的传统医学,也是一点点发展的。现代化,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客观规律。目前类似的医学方法可以被称为补充医学,即与常规(主流)医学一起使用的非常规医疗实践。

所有技术都是工具性的,有的只是属于和适合不同时代的医学产物。

现代仅是时间尺度,并非一定好或坏。所有目前在使用的医学技术,其实都可以被称为现代医学,即使是目前比较传统的中医。很多人觉得一些老中医使用的诊疗技法没变,但草药治疗的整体生产流程已经随着时代发生了很大改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药材也是一样的,不同产地,细微品种差异都会对其功效有很大影响。

A 地区的 X 药材,可以在 D 药方中被使用,且最终效果良好。

但如果换成 B 地区 的 X 药材,D 药方中的其他成分可能都需要调整。

而现代集约化、工业化生产后,模糊了很多地缘性的药物使用习惯。

另外,在小范围的地区性医疗实践中,可治疗的病种相对固定,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这为中医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当代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和病种的复杂化,经验医学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已经超出了个体学习能力的范围。

要正视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回到这篇论文

很多过去的社会性问题木已成舟,我们无法改变过去,聊聊以这篇论文为契机的影响。

以发展得眼光看问题,借鉴传统草药学的证据,并在不同时代赋予新的解释方式,是很正常的科研思路。

中药复方队列研究和双盲对照研究其实一直在进行中,随着国内相关产业的完善,会越来越合规和标准化。这些研究结果各异,如《Nature Medicine》上的这篇表明在常规治疗中加入芪苈强心胶囊(QLQX)可以改善 HFrEF 患者的临床结果,Sourc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liqiangxin in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其实对于尚未获批的药物,阳性结果更具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它有可能获得批准;而对于已在使用的药物,阴性结果则更为重要,因为这可以指导未来的临床决策。

这项研究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是超出预期的,严谨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去伪存真。

改变永远不怕晚,真正的勇气,是正视自己的愚蠢和弱点,并勇于改变,从狭隘和局限挣脱出来。


方便大家看原文:

12 评论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 我有时候在线,是不是应该把中医改个名字,比如叫传统医学、经验医学、经典医学或者其他的都好,因为中西的分法并不太合适,欧洲早期的医学也是类似的。

  2. 这篇文章是阳性结果汇报成阴性结果、没报告的细节藏在附件里。而99%以上读者是望文生义、不读原试验具体数据。

    一次次这样报告、实在不好。对中医不公平

    • 看了下附件,你指的是附件里的 meta 分析吧? 这跟 RCT 就没关系啦,只是展示下前期研究基础。但这部分应该不在审稿人的关注范围中,会有些争议,且分析不完整。
      原文结果确实是没有统计学差异,没问题的。

  3. 其实这篇文章真正的说服力在补充材料中,可以看到这个实验是做的非常严谨的,对照组都是定制的外观气味一致的安慰剂。我也在朋友圈第一时间分享了这个论文,最近热度很高(只要涉及到中西之争就自带流量)。总书记每年四处考察发表讲话意见,总有好几处要涉及到大力继承创新传统医学云云,只能说,广中大的郭老师能领衔做这么一个研究项目还是很有魄力的,毕竟我朋友圈的评论都是“这也能发?”、“这也敢发?”之类的。
    最后,我是一个严格的循证主义者,我一直主张中医药要走这条基于循证标准的存医验药之路才是真正发扬光大传统医学能让地球村的人都发自内心的接受其科学疗效。不过阴暗的想想,LANCET刊发的时候编辑会不会有一种小九九,“你们中国人终于承认了”,哈哈哈哈

    • 确实,中医药其实有一点点变化的,给新一代的研究者多点期待。

      其实阴性结果真的该得到重视,都不发表,很可能同项目重复做多次,白白消耗资源。

  4. 附带一句,Dayu老师是目前我看到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中,唯一一个带上了补充材料的。好评!关于赛老师的研究与评论,就得严谨点,哈哈哈!

    • 哈哈哈 一开始搜了scihub,还没上线,就觉得大部分人其实还没看过全文,挺需要的。
      一起读,多讨论,收获才多!
      感谢长评

      • 不是你说SCI-HUB我都不知道,现在SCI-HUB还可以搜到2021年以后的论文吗?我一直以为2021年以后就停更了,现在很少用它。我们医院买了一个数据库kes.kuntin.cn,内容非常全,SCI哪怕是最新出的文章目前还没遇到查不到的。
        全文太长,补充材料300多页,不是同一个方向或项目的人一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读完的吧大概,哈哈哈。我简单看了一下实验设计,这是我很感兴趣的,对临床做单臂的对照队列研究来说很有参考性。
        再次感谢Dayu老师的分享,如果可以的话将来Dayu老师也可以加大力度多多从你及其专业的领域出发给我们整点硬货 /手动斜眼, 哈哈

        • 真不错,很重视科研呀,期待你多分享 哈哈哈
          看了下 sci-hub,确实数据不全,试着搜了几篇22-24年的,5篇搜到2篇。
          我 zotero 数据爬取插件用的是 sci-hub.se,大部分还是能自动下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