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有限的钱

前两天 Arc Browser 发布了一个视频:What have we been up to? (CEO Update) ,提到他们将发布一款新产品,并保持对 Arc 的维护。

评论区很多网友猜测,这是 Arc 的告别视频。

我一直对这款产品的感情很复杂,喜欢,发布之初就试用了很久,但就是感觉不跟手。

后来感触越来越深,Arc 的好用,其实在于下放了很多常用的快捷键功能,将其包装的更易用,并且有很舒服的设计和交互。

在普通用户和 Power user 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小的空间。不过,这个领域的人太少了,那些有着旺盛好奇心的人会很快过度到 Power user ,或是回到 bug 更少的大众浏览器。

我日常喜欢折腾这些,但就我的体会,这类产品如果做的好,确实能赚钱,但不会是上市公司的那种赚钱级别。

Raycast 给我一种和 Arc 很相似的感觉,都又好用又漂亮,但总让我有点担心。

这确实有些多管闲事,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法描述出这种感受的理由。

后来,同类产品接触的多了,开始能够总结出些共性。

  • 他们都有很好的设计和交互,所以发布之处就能吸引很多用户。
  • 都有充分的网络宣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 KOL 背书。
  • 最初都是偏 To C(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
  • 都吸引了巨额的投资。

前面两条都很好,出问题的是第三条和第四条的组合。

在这样一个小众领域赚 To C 钱的产品,却被资本给了过高的估值,这在初期是一种激励,但长期看是双刃剑,一种被迫不断增长的诅咒。

当原本有限的核心消费者无法满足资本需求的时候,就被迫尝试新的盈利模式,比如 AI、企业客户、订阅制、扩大产品内容、推翻重来… 这些举措虽然可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但也存在风险,可能偏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削弱品牌价值,让产品变的更复杂和更昂贵,更难讨好本就很难讨好的 Power user。

当然,能给这么高的估值,资本想赚的就不是 Power user 的钱,而是让普通消费者养成习惯,进而消费。但巨额投资,有时候会让公司过度膨胀,导致产品成本不断上涨,但普通消费者不会在这些软件上给那么高的预算。

其实 Notion 也是如此,但它相较于 Raycast 和 Arc,已经做的很好,且有可能转型成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

个人感觉能长时间活下去的 Power user 软件,都是在「赚有限的钱」,比如 AlfredDevonthink

通过满足特定用户群的深度需求,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这需要创作团队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并坚持下去。

2 评论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